老子三宝与太极拳修炼之杂谈 杨澄甫传杨氏太极拳老谱-太极阴阳颠倒解

杨澄甫传杨氏老谱---太极阴阳颠倒解
阳:乾、天、日、火、离、放、出、发、对、开、臣、肉、用、气、身、武、立命、方、呼、上、进、隅;

阴:坤、地、月、水、坎、卷、入、蓄、待、合、君、骨、体、理、心、文、尽性、圆、吸、下、退、正 。

盖颠倒之理,水、火二字详之,则可明 。 如火炎上,水润下者,水能使火在下而用 。 水在上,则为颠倒 。 然非有法治之,则不得矣 。

辟如水入鼎内,而治火之上,鼎中之水,得火以燃之,不但水不能下润,藉火气,水必有温时 。 火虽炎上,得鼎以隔之,是为有极之地,不使炎上之火无止息,亦不使润下水永渗漏 。 此所谓水火既济之理也,颠倒之理也 。

若使任其火炎上,水润下,必至火、水分为二,则为火是未济也 。 故云分而为二,合之为一之理也 。 故云一而二,二而一,总斯理为三,天、地、人也 。

明此阴阳颠倒之理,则可与言道;知道,不可须臾离,则可与言人;能以人弘道,知道,不远人,则可与言天地同体 。 上,天;下,地;人在其中矣 。

苟能参天察地,与日月合其明,与五岳四渎华朽,与四时之错行,与草木并枯荣,明鬼神之吉凶,知人事兴衰,则可言乾坤为一大天地,人为一小天也 。

夫如人之身心,致知格物於天地之知能,则可言人之良知、良能 。 若思不失固有,其功用,浩然正气,直养无害,攸久无疆矣 。

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,天也,性也;地也,命也;人也,虚灵也,神也 。 若不明之者,乌能配天地为三乎?然非尽性立命,穷神达化之功,胡为乎来哉!

道与德是人修身立命的根本,更是指导太极人悟拳、习拳的原则 。 只有做到以道为体,以德为用,才能够体道合德;只有明晰正确的理,才能参透与练出“真正”的 。 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?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67章中向我们揭示了他所珍藏的“三宝”:“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:一日慈,二日俭,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。 ”老子的这三宝是对大道德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,也是修道者修身处世的三项基本原则,更是修炼者应护持之道 。 笔者不揣鄙陋,权作抛砖引玉,试以浅显之见解读老子三宝,从而来谈谈太极拳修炼之钥 。

慈,是三宝的首要原则,是处世的一种慈爱、仁爱的态度,更是一种境界,有慈爱、怜爱、博爱、柔和等多种含义,是大道的之、修身之德和“以柔弱胜刚强”之用在人身上的体现 。
首先,“慈”表现为博大和从容的胸襟 。 用博爱去对待所有的人和物,能够帮助我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,更可与天、地融为一体,时刻保持一种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。 内炼自身,向外奉献爱于世界,使得心胸更加开阔,能宽容、包容地对待身外的一切 。 试想,有此等胸怀之人在练拳时,胸中自会生出一团和气,方可心无旁骛地进入太极态 。 这是唯利是图、睚眦必报之人所永远达不到的练拳之境 。
其次,“慈”在行为上表现为善 。 善是求和谐,求自身和谐、与别人和谐、与人类和谐,同时也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。 善就是用公平、公正的立场和态度,视万物平等,遵循客观规律,从而谋求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 。 同样的,太极拳也是讲究动中求静、动静结合、连绵不断、刚柔相济、阴阳协调、形神合一的和谐运动 。 其符合并综合阴阳之理、中医经络学、导引、吐纳等等理论于一体,与大自然运行规律相吻合 。 太极拳运动不是硬碰硬的运动,而是练身、练气、练神的高度和谐的身心整体运动 。 是在神识(大脑)的精微控制下,形体、呼吸、意识三者密切配合的全身运动 。 从而改善并提高人体的神经系统、循环系统、消化系统、呼吸系统、生殖系统、运动系统等全身各系统、各器官的功能,起到保健与养生的作用 。 只有用意不用力、自然呼吸、中正圆活、虚实分明地练拳,把“起、承、开、合”贯穿始终,逐渐消除疾病,获得身心健康,方可亲身体会到和谐之韵 。

推荐阅读